#追寻先烈足迹#1955年5月,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恩师之子谭世瑛。二人初时见面相谈甚欢,可没多久,谭世瑛就满脸愤怒地告起了“御状”!
谭世瑛一边哭,一边讲:“我的4个儿子中有2个被枪毙了,我还被县里“管制”了一年多,现在家破人亡,主席您可要给我做主啊!”
谭世瑛的父亲有恩于毛主席,毛主席听他哭得悲切,立即劝慰道:“你先莫哭,我先了解一下情况。真如你所说,我定会给你主持公道。”
因公务繁忙,这次接见就在凝重的氛围中结束了。毛主席让秘书好好接待谭世瑛,并嘱咐其查一下谭世瑛家里的遭遇。
说起毛主席与谭家的渊源,还要从谭世瑛的父亲谭咏春老先生说起。
1910年,17岁的毛泽东不愿意接受父亲的安排在家务农,他一心求学,不惜与父亲关系闹僵,义无反顾地走出韶山,来到湘乡东山高小求学。
不巧的是,他错过了入学考试的时间。为此,在学校门口与看门人争执了起来。
争吵声越来越大,引来了不少老师和学生的围观,这其中就包括学校校长李元甫和国文老师谭咏春。
在了解到毛泽东渴望求学,挑着行李走了50多里路赶来时,谭咏春很是感动。为此,他劝说校长给了毛泽东一个“补考”的机会。
一个时辰内,以“言志”为题,作一篇文章。谭咏春想,如果这个青年确实有才,也不是不可以打破常规,录取他。
毛泽东看到这个题目,想到了中国正在被列强欺辱,以及自己求学之不易,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令全校师生拜服的文章。
谭咏春阅卷后激动无比,爱才心切的他,想要立即收下毛泽东做自己的学生。可学校里掌握大权的校董们固执己见,以“规矩不可破,外乡人不可进学”为理由,坚决阻止毛泽东入学。
谭咏春据理力争,他用“旷世英才”来形容毛泽东,认为学校如果不收毛泽东,将会是一大损失。为了让“老古董”们妥协,谭咏春联合几位老师不惜以辞职为要挟。
最终,校董们还是勉强答应了毛泽东的入学请求。从此,毛泽东成了戊班的一名学生,而教这个班的老师,正是谭咏春。
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,谭咏春更加坚信毛泽东未来必是“建国栋梁”。因此,在学习、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,更是把他当儿子看待。(在东山高小期间,毛泽东与谭世瑛一起吃住在谭咏春的宿舍中)
因为毛泽东求学与父亲思想不和,所以很少能从家中得到帮助。富家子弟见毛泽东穿旧长衫·,手头也很拮据,加上他是外乡子弟,就经常有人故意找他的麻烦。
这个时候,谭世瑛就是毛泽东最铁的朋友,他总会站出来为朋友撑腰。因此,在那段时间,谭世瑛与毛泽东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同窗好友。
有一次,毛泽东病得起不来。学校让人捎信给毛家,但谭咏春怕耽搁了救治,就和谭世瑛一起轮流背着毛泽东去了10里外的医馆看病。
幸亏送的及时,毛泽东才没出什么危险。生病期间,谭咏春拿出微薄的积蓄,购买补品为毛泽东养身体,一家人确实把他当亲人看待。
谭咏春在生活上像是父亲,在学业上绝对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良师。少年毛泽东已经接触到不少革命的思想,一开始他把康有为、梁启超当成了“偶像”,在写作时,也喜欢模仿他们。
有一次国文考试,毛泽东写了一篇《宋襄公论》的作文,当时批卷老师不喜欢康梁,对这篇文章自然嗤之以鼻,便给判了全班最低的20分。
毛泽东国文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,这次低分给了他不小的打击。谭咏春见他消沉了好几天,便主动找来毛泽东,给其作文改判成了“105”分,并留下这样一句批语:“视似君身有仙骨,环观气宇,似黄河之水,一泻千里。”
得到老师的肯定,毛泽东瞬间恢复了自信。之后的日子里,佳作也是随手拈来:独坐池塘如虎踞,绿荫树下养精神;春来我不先开口,哪个虫儿敢作声!
一首《咏蛙》,让谭咏春觉得毛泽东的水平在高小实在有些“误人子弟”,便给其写了推荐信到长沙继续学业,使毛泽东真正意义地走出了韶山。
这就是毛泽东一生感恩老师谭咏春的原因所在,因为没有老师的教导和指点,只怕自己走出韶山冲的时间会晚很多,能不能有未来的风云际会,就成了未知数。
言归正传,经过秘书的了解,原来谭世瑛的长子解放前是国民党的营长,手上沾满了革命群众的鲜血;三儿子是国民党的排长,是其兄长的帮凶。这才导致其二人被公审后,判了死刑。
谭世瑛本性不坏,作为父亲本能地相信儿子不会做坏事,更不至于到了被枪毙的地步。因此,他连年“上访”,做了许多出格的事情,才被当地管制了一年。
毛主席很感恩老师的提携,也很珍惜这段同学之情。但私是私,公是公,对于原则问题,毛主席是不念旧情的。
毛主席给谭世瑛写了一封信,并把调查到的他儿子罪行的事情一一说清楚,犯下的罪得到应有的惩处,天经地义。但对谭世瑛个人的生活困难,能帮的毛主席一定会帮。
在北京替其治好了眼疾,并从稿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交给谭世瑛让其回乡生活,并嘱咐县里的同志给予适当的照顾。
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伟人公私分明的做事原则:知恩图报,但绝不徇私!
1955年5月,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恩师之子谭世瑛。二人初时见面相谈甚欢,可没多久,谭世瑛就满脸愤怒地告起了“御状”!
谭世瑛一边哭,一边讲:“我的4个儿子中有2个被枪毙了,我还被县里“管制”了一年多,现在家破人亡,主席您可要给我做主啊!”
谭世瑛的父亲有恩于毛主席,毛主席听他哭得悲切,立即劝慰道:“你先莫哭,我先了解一下情况。真如你所说,我定会给你主持公道。”
因公务繁忙,这次接见就在凝重的氛围中结束了。毛主席让秘书好好接待谭世瑛,并嘱咐其查一下谭世瑛家里的遭遇。
说起毛主席与谭家的渊源,还要从谭世瑛的父亲谭咏春老先生说起。
1910年,17岁的毛泽东不愿意接受父亲的安排在家务农,他一心求学,不惜与父亲关系闹僵,义无反顾地走出韶山,来到湘乡东山高小求学。
不巧的是,他错过了入学考试的时间。为此,在学校门口与看门人争执了起来。
争吵声越来越大,引来了不少老师和学生的围观,这其中就包括学校校长李元甫和国文老师谭咏春。
在了解到毛泽东渴望求学,挑着行李走了50多里路赶来时,谭咏春很是感动。为此,他劝说校长给了毛泽东一个“补考”的机会。
一个时辰内,以“言志”为题,作一篇文章。谭咏春想,如果这个青年确实有才,也不是不可以打破常规,录取他。
毛泽东看到这个题目,想到了中国正在被列强欺辱,以及自己求学之不易,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令全校师生拜服的文章。
谭咏春阅卷后激动无比,爱才心切的他,想要立即收下毛泽东做自己的学生。可学校里掌握大权的校董们固执己见,以“规矩不可破,外乡人不可进学”为理由,坚决阻止毛泽东入学。
谭咏春据理力争,他用“旷世英才”来形容毛泽东,认为学校如果不收毛泽东,将会是一大损失。为了让“老古董”们妥协,谭咏春联合几位老师不惜以辞职为要挟。
最终,校董们还是勉强答应了毛泽东的入学请求。从此,毛泽东成了戊班的一名学生,而教这个班的老师,正是谭咏春。
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,谭咏春更加坚信毛泽东未来必是“建国栋梁”。因此,在学习、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,更是把他当儿子看待。(在东山高小期间,毛泽东与谭世瑛一起吃住在谭咏春的宿舍中)
因为毛泽东求学与父亲思想不和,所以很少能从家中得到帮助。富家子弟见毛泽东穿旧长衫·,手头也很拮据,加上他是外乡子弟,就经常有人故意找他的麻烦。
这个时候,谭世瑛就是毛泽东最铁的朋友,他总会站出来为朋友撑腰。因此,在那段时间,谭世瑛与毛泽东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同窗好友。
有一次,毛泽东病得起不来。学校让人捎信给毛家,但谭咏春怕耽搁了救治,就和谭世瑛一起轮流背着毛泽东去了10里外的医馆看病。
幸亏送的及时,毛泽东才没出什么危险。生病期间,谭咏春拿出微薄的积蓄,购买补品为毛泽东养身体,一家人确实把他当亲人看待。
谭咏春在生活上像是父亲,在学业上绝对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良师。少年毛泽东已经接触到不少革命的思想,一开始他把康有为、梁启超当成了“偶像”,在写作时,也喜欢模仿他们。
有一次国文考试,毛泽东写了一篇《宋襄公论》的作文,当时批卷老师不喜欢康梁,对这篇文章自然嗤之以鼻,便给判了全班最低的20分。
毛泽东国文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,这次低分给了他不小的打击。谭咏春见他消沉了好几天,便主动找来毛泽东,给其作文改判成了“105”分,并留下这样一句批语:“视似君身有仙骨,环观气宇,似黄河之水,一泻千里。”
得到老师的肯定,毛泽东瞬间恢复了自信。之后的日子里,佳作也是随手拈来:独坐池塘如虎踞,绿荫树下养精神;春来我不先开口,哪个虫儿敢作声!
一首《咏蛙》,让谭咏春觉得毛泽东的水平在高小实在有些“误人子弟”,便给其写了推荐信到长沙继续学业,使毛泽东真正意义地走出了韶山。
这就是毛泽东一生感恩老师谭咏春的原因所在,因为没有老师的教导和指点,只怕自己走出韶山冲的时间会晚很多,能不能有未来的风云际会,就成了未知数。
言归正传,经过秘书的了解,原来谭世瑛的长子解放前是国民党的营长,手上沾满了革命群众的鲜血;三儿子是国民党的排长,是其兄长的帮凶。这才导致其二人被公审后,判了死刑。
谭世瑛本性不坏,作为父亲本能地相信儿子不会做坏事,更不至于到了被枪毙的地步。因此,他连年“上访”,做了许多出格的事情,才被当地管制了一年。
毛主席很感恩老师的提携,也很珍惜这段同学之情。但私是私,公是公,对于原则问题,毛主席是不念旧情的。
毛主席给谭世瑛写了一封信,并把调查到的他儿子罪行的事情一一说清楚,犯下的罪得到应有的惩处,天经地义。但对谭世瑛个人的生活困难,能帮的毛主席一定会帮。
在北京替其治好了眼疾,并从稿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交给谭世瑛让其回乡生活,并嘱咐县里的同志给予适当的照顾。
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伟人公私分明的做事原则:知恩图报,但绝不徇私!
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,虽然出身并不显赫,却做到两江总督,一等毅勇侯,但他有个坏毛病,导致很多朋友和他反目。
三十而立的年纪,曾国藩心性未定,对窈窕佳人,颇为向往。谁家纳了美姬,他得了风声,一定前往欣赏。
有一次,他在朋友家见到一个身段婀娜的女子,又不改本性,“注目数次,大无礼”,几乎流连忘返。
而31岁那年,挚友陈源衮纳妾,他还主动要求,让友人赴约,想要大饱眼福。朋友倒也大度,带上姬妾出行,当场看着曾国藩和她调笑,也并没有生气。
都说酒是穿肠毒药,色是刮骨钢刀。曾国藩如此明目张胆,也有不少朋友为此翻脸。因为色心差点毁了自己的人际关系,他终于意识到个人的行为不端。
况且,如果整天的心思都在这上面,公务荒废,人生更荒废了!
为了改掉这个臭毛病,他大费周章。第一个方式,就是用日记复盘,觉察自己的行为。
不过,他的日记中,也因此留下了斑斑劣迹:
比如,听说朋友近况桃色不断,他“心生艳羡”,但回家后就批评自己“真禽兽矣”;
而这次看美 女事件,他就在日记里留下:“目屡邪视,耻心丧尽。”
通过第三视角跟自己对话的方式,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色心。
第二步,他用正向的习惯,来替代不端的行为,以此充实自己的生活。
自30岁开始,曾国藩开始研读朱熹的著作,每日作为必修的功课。
不仅如此,他还开始修身养性,记录生活、练习书法。既锻炼自己的耐性,又把注意力放在了真正应该投入的地方。
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,做一个月也不难,关键是,曾国藩把这些事都贯彻终生。
梁启超也称赞曾国藩的自律:“曾文正在军中,每日必读书数页,填日记数条,习字一篇,围棋一局...终身以为常。”
后来,曾国藩也立下了“当圣人”的宏图大志,并且终身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,持续地投资自己。
(曾公有言:“人苟能立志,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?我欲仁,斯仁至矣!”)
他从一介布衣,到“千古第一完人”,靠的是日拱一卒,持之以恒。
很多时候,聪明人不是靠能力取胜,而是靠笨功夫来超越百分之八十的竞争者。
在湘乡,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:
曾国藩年轻时候在家读书,一篇短文反复朗读,始终背不下来。
入夜了,有一个小偷气急败坏,跳出来破口大骂:呆瓜!你这种人,读什么书?!”
原来,小偷想等他入睡后行窃,无奈曾国藩一直在死磕文章,等得小偷都不耐烦了。
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曾国藩本不是什么大才,全凭日积月累,修行自身,才有了后来的成就。
他终其一生,研究自修的本事,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至理箴言。这些都收录在了他的反思日记中,更提炼在了《曾国藩家书》里。
这本书不仅涵盖了曾国藩的治身、治世哲学,更是收录了曾公一生的传奇故事。
本书被许多名人收藏,奉为经典的“普通人逆袭之路”参考。
认知模式和处事借鉴,是任何时候都应该持续钻研的课题。真心推荐大家花小小的一笔投资,来升维自己的视角,提高觉知的能力。
链接给您放在下面啦,点击看一看,就可以把这本书带回家啦。
#头条品书团#
曾国藩家书 处世哲学
1949年,彭德怀受毛主席和周总理委托,派人去湖南湘乡接一个农妇进京,妇人却连夜到菜园子里挖出个坛子,非要抱着走。
这妇人究竟是谁,要这么多大人物惦记着?这坛子里又装了什么,这么重要?
这就要从革命烈士黄公略说起了,这妇人是黄公略的妻子刘玉英,这坛子里装的是两封要命的信和她的爱情。
16岁那年,黄公略娶了同样书香门第的刘玉英,两人感情甚好。
可黄公略胸怀大志、心系国家,婚后没多久,就告别新婚的妻子,加入到了民族革命的洪流中。
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黄公略积极抗战,战功卓越,创建湘鄂赣苏区,开辟了数块根据地。
他在外参加革命战斗的这些年,妻子刘玉英守在家里,侍奉公婆,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,也成了家务活的一把好手,日子虽然清苦,但深爱丈夫的刘玉英却乐在其中,因为丈夫经常有书信寄回,她知道:他也想念她。
1930年,黄公略不再南征北战,而是暂时稳定在湘鄂赣苏区,刘玉英就从家中赶来,陪伴在丈夫左右。
虽然黄公略是军长,工作非常忙,但只要一有工夫,就会陪伴在刘玉英身边,住在一起的人们都爱和他们开玩笑,说:“黄军长,是个媳妇迷。”
每当这个时候,刘玉英都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,黄公略却不以为意,坦然地看着大家。
不久后,刘玉英怀孕了,这可把黄公略给乐坏了,那段时间,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个乐得合不拢嘴、哼着小曲的黄军长,刘玉英也十分欣喜,对这个小生命充满了期待。
然而,就在这个时候,战争局势又紧张了起了,虽有万般不舍,但为了刘玉英的安全,黄公略不得不把她送回老家。
在分别的前一个晚上,两个人谁也舍不得睡,在一起说了一宿的话,除了对彼此情感的倾诉,更多的是在聊刘玉英肚子里那个还没出生的小生命。
黄公略对刘玉英说:“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,都叫黄岁新,希望他能岁岁年年迎接新日子,而且,无论男女,都要让他读书。”
那一晚,两人畅想着未来的新中国,对孩子的降生也充满了期盼。
第二天早上,黄公略有公务要忙,一大早就走了,没来得及送媳妇,谁也没想到,这一别就是永远。
刘玉英返乡后,为了她的安全,组织上尽量不和她联系,就连1931年9月黄公略壮烈牺牲的消息,也没有告诉她。
但党和国家并没有忘了她,在1939年4月份,毛主席亲自叮嘱一定要找到黄军长的家属。
于是,周总理给刘玉英写了这样一封信:玉英妆次,公略为革命牺牲,你们受了许多磨难。我和毛主席、朱总司令都深为敬仰,并问家庭情况……
拿到信后,刘玉英悲痛欲绝,哭成了泪人。
这么多年,她独自一人支撑着这个家,教养着女儿黄岁新,再苦再难也按丈夫说的,坚持让她读书识字,而且,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丈夫,没想到,却等来了噩耗。
毛泽东得知找到了刘玉英,十分欣慰,特意交代徐特立:一定要把她们母女俩带到延安。
带着嘱托,徐特立没有直接去湘乡找刘玉英,那样太不安全,而是给她写了封信,约她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见面。
收到这封信后,刘玉英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约定地点,这些年,她有太多想知道的了。见面后,她泣不成声,细细地问,生怕错过任何细节,那是她最牵挂的人啊!
徐老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她,并表示毛泽东希望她能带着女儿去延安。
然而,刘玉英拒绝了,婆婆年龄大了,身体也不好,孩子还太小,都不适合远行,虽然黄公略走了,但她还要照顾好他的亲人。
内战时期,国民党又开始大肆搞破坏,刘玉英感到危险后,第一时间带着孩子躲了出去,而周总理和徐特立的两封信,被发现了就是要命的。
可她又不舍得销毁,就把这两封信,连同丈夫唯一的照片,一起装在菜坛子里,连夜埋了起来,也将她的爱情深深地埋在了心里。
这就是那个坛子的故事。
后来,革命胜利了,毛主席和周总理派彭德怀来接她,这才出现了开头那幕。
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,是多少个先烈用生命换来的。经常听到一些人因为某事件就说: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。
可知,爱情一直都在,不是风花雪月,更不是蹦迪看电影,而是一种信仰,一种生死相托!
革命先烈们的爱情,就是最好的爱情!
参考资料:《毛主席18年未了心愿,委托彭老总帮忙:找到黄公略遗属,接来北京》
作者:孙妮儿
#头条历史# #黄公略# #什么才是爱情呢#
湖南女首富:先嫁老板,后嫁自己司机,她靠“一块玻璃”赚1080亿
人有时候要抓住机会,也要看准时机,但这些的前提都是你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需要什么。其实周恩来的一句话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了:“加紧学习,抓住中心,宁精勿杂,宁专勿多。”
看懂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:当你觉得你的知识储备不足的时候就去学习,抓住学习的重点,也可以说当你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,就要善于抓住机遇,看准时机,要明白自己想要得到什么,不要去贪心,什么都想要,免得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周群飞出生于1970年湖南湘乡的一个小山村里,为了谋生,在改革开放后,父亲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当时作为改革窗口的广东。
她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,在深圳大学附近找了一个手表玻璃加工厂的工作,白天打工,夜晚就去上课。她为了能够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,学过会计,报过公务员,考过驾照,什么事情她都愿意尝试,从不喊累喊苦。
周群飞注定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。一次证明的机会悄然摆在了她的面前。她所在的工厂扩建,老板出于业务的考虑决定撤资,她自己毛遂自荐想要将这个工厂经营下去,老板也觉得不应该让这个工厂半途而废,于是就交给她了。
工厂建成后,周群飞平时自学掌握的丝网印刷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,她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了工厂的生产中,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出意外的让人觉得满意,很快厂子的效益提了上来,也在周群飞的带领下变成了效益最好的厂。
周群飞也因此和她的这位老板喜结良缘,但在外面人看来她是靠着老板上位,才有了现在的成就,后来周群飞决定离开工厂,自己去创业。
创业的道路不算顺利,亚洲金融危机悄然而至,周群飞凭借自己精准的眼光,在这场金融危机下存活了下来,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,拥有了自己的手表玻璃的完整生产线,她也摇身一变成为手表玻璃供应商。渐渐的生意越发的好,也在业内积攒了一定的名气。
后来,周群飞利用自己的技术还有自己所购买的设备与别人合作,成立了蓝思科技公司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,蓝思科技公司也升级为蓝思科技公司股份有限公司,周群飞也成为了手机玻璃行业的佼佼者。
随着事业的发展,周群飞也与杨达聚少离多,终究分开了,几年后,周群飞嫁给了自己的司机郑俊龙,蓝思科技也在慢慢变强,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其实创业哪有想象的那么容易。周群飞先前在手表玻璃厂工作的时候,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行业,她的市场也变得越来小。
但是穷则思变,当公司陷入无业务可做,面临瓶颈的时候,有一个机会降临在了周群飞的面前,曾经的合作伙伴给了他一个手机玻璃的业务。
要么接受这个业务,去改变自己公司的业务方向,在乱中寻找一线生机,要么继续坚持已经市场饱和的手表玻璃的业务,等待公司破产。周群飞是一个有魄力的人,敏锐的察觉到手机玻璃市场前途是一片光明的,于是带着蓝思科技成功转型。
蓝思科技很快在手机玻璃领域打响了品牌,得到了许多手机巨头的单子。这一次的危机也让周群飞意识到如果只在一个地方发力,公司缺乏竞争力,很容易出现商业危机,但是她是一个专心的人,一定要在玻璃上创出一片天。
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了经济风口最强的汽车行业,新能源汽车的风正盛,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视窗玻璃板块也没几个厂家做,她抓准时机,做起了新能源汽车玻璃板块,成功拿到一个大的订单,她的事业又上升了一步。
周群飞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眼光,成为了行业的领头人。大品牌大公司的订单纷涌而至。她也因此收获了名和利。成为胡瑞女富豪榜的榜上嘉宾。周群飞时至今日,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湘乡出来讨生活的贫家女了,而是身价1080亿的女富豪。
蓝思科技早已成为全球触控功能玻璃最大的供应商,被深圳市政府评为骨干企业,而周群飞也入选了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。不仅如此,她在取得成功的同时,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,为家乡的人才培养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这一切成功的来源都离不开周群飞年轻时好好学习,始终为自己充电,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,也离不开她对机遇的把握,对市场的精准判断,和在一个行业专心致志的钻研。
作为一个从湖南湘乡走出来的贫家女,周群飞经历了两段婚姻,但她没有想着依靠男人,而是靠自己创出一片天。她在早年积累,厚积薄发,中年遇事业危机,迎难而上,最后获得成功,我们与其羡慕她,不如从她的一生中找到难得的启发。
首先,在婚姻中,女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,不能依靠男人,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坚强的后盾,其次,要努力学习,抓住难得的机遇,因为机会稍纵即逝,要精准的钻研一行,把它研究通透,才能掌握真正的财富密码。
虽然,做事就如周恩来说的那样,贵精不贵多,多加学习才是硬道理,可明白了努力学习,抓住机遇才能成功的道理,相信你也可以像周群飞那样取得事业上的成功,即使只靠“一块玻璃”,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。